备受赞誉的作家、视觉艺术家兼电影制作人安东尼诺·德安布罗西奥在其导演处女作中,塑造了一段生动的社会历史,记录了一代艺术家、思想家和活动家如何运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创作,回应20世纪80年代左右我们文化的反动政治。这部充满活力的混合媒体拼贴作品融合了平面艺术、音乐、动画和口语,跨越了三十年的变革——从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愤世嫉俗的鼎盛时期至今——并汇集了50多位作家、剧作家、画家、诗人、滑板运动员、舞蹈家、音乐家和维权人士,他们都证明了我们可以重新想象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积极参与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
一部私密的纪录片,带我们走进网球巨星维纳斯和塞雷娜·威廉姆斯的生活,在那一年里,严重的伤病和危及生命的疾病威胁着她们永远退出赛场。
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艾滋如瘟疫般肆虐蔓延,夺走超过四千万人的生命。一群年轻勇敢的男女同性恋,他们用强大的信念和行动争取自己的权利。通过走上街头示威,冲击政府机构、渗透科学研究和参与临床实验,他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成功扭转了社会的价值认知,寻找到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让新世代的艾滋患者免于被宣判死刑的命运。本片几乎全部采用当年的历史影像剪辑而成,是导演戴维·弗朗斯的第一部电影作品。《瘟疫求生指南》获得2012年哥谭奖最佳纪录片,并入围第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单元。
美国导演斯派克·李执导的《BAD25》是一部关于迈克尔·杰克逊的纪录片,片名便是为了纪念MJ专辑《飙》发表25周年。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央电视台重点项目,共七集。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美食生态。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作为一个美食家,食物的美妙味感固然值得玩味,但是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毫无疑问,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所有的食物,在我们走 进厨房,走向 餐桌之前,先让我们回归自然,看看她给我们的最初的馈赠。本集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如干旱,潮湿,酷热,严寒)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我们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第三集:转化的灵感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要达到让食物转化成美食的境界,这其中要逾越障碍,要营造条件,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从而由“吃”激发出最大的智慧。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腌制食品,风干晾晒的干货,以及酱泡、冷冻等是中国历史最为久远的食物保存方式。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对此类食品喜爱有加。本集涉及的美食主要有腊肉,火腿,烧腊,咸鱼(腌鱼),腌菜,泡菜,渍菜,以及盐渍,糖渍,油浸,晾晒,风干,冷冻等不同食物保存方法,展现以此为基础和原材料的各种中国美食。贮藏食物从早先的保存食物方便携带发展到人们对食物滋味的不断追求,保鲜的技术中蕴涵了中国人的智慧,呈现着中国人的生活,同时“腌制发酵保鲜”也蕴含有中国人的情感与文化意象,如对故乡的思念,内心长时间蕴含的某种情感等等。
暂无简介
《森林传说》是一部适合举家一同观赏的影片,它介绍了芬兰独一无二的森林和森林中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生物。电影中的主角是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熊、驼鹿、蛇、猫头鹰、蚂蚁、青蛙、鼯鼠,以及古老的精灵鸟类如北噪鸦、乌林鸮,还有很多其他的生物。更难得的是,它是一部完全用自然的语言来拍摄的电影,其真实性是《森林传说》获得的空前成功的原因之一。它的简约优美赢得了评论家的盛赞,让观众趋之若鹜。观众欣赏着舒缓的节奏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借用北方森林的古老神话传说讲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