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另一个角度,另一段历史,来怀缅9•11,来激励人们继续齐心向前。就在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遭到恐怖袭击的那个黑色日子,新闻报道了一场灾难——93航班被恐怖分子劫持,之后坠落在宾夕法尼亚洲,机上45人全部罹难。社会广泛猜测,航班上的恐怖分子本来打算把飞机用以袭击华盛顿。 然而机上所有乘客和工作人员却一致抗敌,力挽狂澜,以自己的牺牲保住了更多人的性命。©豆瓣
故事由一家神秘的杂货店串联起来,这看似普通的杂货店里所售卖的东西都是一些奇怪的杂货,店里有一个妖娆美艳的老板娘和一只慵懒而怪异的猫,没人知道她的年龄,传说她有永远20岁的容颜。三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分别遇到了人生中的困惑和麻烦走投无路时,而分别走进了这家杂货店,得到老板娘的帮助拥有了神奇的能力,从而改变了命运,但在突然借助外力改变命运的同时却发生了一连串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分为三个部分线索分别叙述,在结构和情节安排上紧凑场景和人物比较多,节奏明快,主题阳光向上积极乐观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后,天蓬元帅领命下界击杀孙悟空以绝后患。在人间的天蓬巧遇捉妖师宝儿与她的捉妖团,几人一行上路寻找五指山,过程一波三折,天蓬大起大落,历尽劫难后悟得大爱,终成长为大天蓬。
一次偶然中,雷吉纳(桑迪·牛顿 Thandie Newton 饰)邂逅了名为查理(斯蒂芬·迪兰 Stephen Dillane 饰)的男子,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并且决定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可新婚的甜蜜劲过去之后,雷吉纳发现查理是一个背负了许多秘密的男人,这个整天躺在自己身边的男人,自己或许对他毫不了解。于是,雷吉纳决定去旅行散心,顺便思考一下自己的这段草率的婚姻。
暂无简介.
《最好的青春》影片由徐彪执导,徐彪、牛晓宁、张杰夫、陈潇然、王方春子、叶雪如等联袂出演,由内蒙男孩天吉思与他的梦想、他的兄弟、他的恋人之间的一个个小故事组成。大学一场艺术盛典,让天吉思和洛汐冥冥之中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晚在酒吧再次不期而遇,天吉思满怀激动,当晚便跟踪洛汐,不料发生闹剧,被抓到警察局。
三个银行抢劫犯在逃亡过程中为摆脱警察的纠缠动手杀死了两名警员,其中一人抢来的赃款埋在一所寺庙的某处。而后,当他们三人重新回到寺庙,想拿回赃款之时,却发现埋藏赃款之处已建立起一所佛堂。他们相信钱就埋在佛堂底下,此时一位老僧人发现了他们。正当抢劫犯要用枪杀死僧人时,老僧人却说愿意协助他们躲避警方的追捕,只是要他们剃度,假扮为行脚僧侣。三人也觉得,这是躲避警察同时找回赃款的最佳办法。于是,三位罪大恶极之人开始假扮僧侣,并开始各自计划拿到巨款之后的人生。只是他们一身的罪孽是否在佛的大慈大悲中得以宽恕,最终获得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人生呢?
第56届柏林电影节的闭幕影片是1973年上映的西部片《比利小子》(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的特别版。《比利小子》讲述的是在1881年的新墨西哥,一个名叫派特·加勒特(Pat Garrett)的人被被委任为警长,追捕自己从前好友比利小子(Billy the Kid)的故事。比利小子是美国历史上的传奇罪犯,真名为威廉·邦尼(William Bonney),他年轻时四处流浪,最擅长的就是拔枪射击,据说他从拔枪到射击只要0.3秒。比利小子曾经谋杀了21个人,最后为派特·加勒特所击杀。 本片导演山姆·佩金法是赫赫有名的美国动作电影大师,为暴力美学的开山鼻祖,发明了用慢镜头、圣歌包装血腥射杀场面的技巧,后来香港著名导演吴宇森的电影就充满了对他的模仿。除《比利小子》外,萨姆·派金帕的代表作还有《午后枪声》(Ride The High Country 1962)、《日落黄沙》(The Wild Bunch 1969)、和喜剧片《牛郎血泪美人恩》等等。著名歌手鲍勃·迪伦不仅在影片中出演了角色,并为本片演唱了主题曲。 关于"比利小子" 喜欢看西部片的朋友肯定听过比利小子的名字。根据资料,以他为题材的电影数量在所有的美国历史人物中排第二位,仅次于林肯总统。在电影里,他有时被描写成除暴安良的英雄,有时是冷血的杀手。那么,让我们来看看BILLY THE KID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1859-1861年期间,威廉.邦尼(比利小子的真名,得名“比利小子”是因为他的个子小)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林肯镇。他的枪很准快很,按一般说法,就是个快枪手。据说他14岁时就杀了第一个人,此后的几年间,他因为共杀了二十几个人而被通缉。1881年7月14 日,傍晚时分在林肯镇,被警长派特.加勒特(Pat Garrett)所射杀(也有一种说法是被警长放走了,不过可信度不高)。当时BILLY只有十九或二十岁。 1878年发生在新墨西哥领地内的"林肯县战争",是美国西部开发时期一次非常重要的牧区战争.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这次长达5个月的流血冲突,是圣菲集团支持下的墨菲派与竞争对手麦克斯温-滕斯托尔派争夺对林肯县经济和政治控制权的必然结果.战争结局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分赃,确保了墨菲家族在林肯县的垄断地位."比利小子"在这场流血冲突中只不过是麦克斯温-滕斯托尔派雇用的一名枪手,但在后来的许多传说中,他却成了"林肯县战争"的主角.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比利小子"的历史著作、小说、电影、歌曲和传说不计其数."圣徒比利"取代了"魔鬼比利","林肯县战争"却被人淡忘了,即或有人偶尔记得它,也是从"比利小子"的出场背景中得知的,"林肯县战争"的真相则完全被"比利小子"的传说湮没或扭曲了.